两次熔断,上证指数下跌17.22%,深证成指跌17.17%,据东方财富网调查,2016上半年激荡的股市中,52.3%投资者表示自己上半年是亏损的,实现盈利的仅有26.9%。经历了去年的疯狂牛市和今年上半年的断崖式股灾,不少股民都陷入过暴跌恐慌、暴涨期盼和涨跌不惊的“淡定”状态。
中国善良的股民们想要在股市上赚到钱应该靠什么?消息?新闻?QQ群?
他们应该相信谁?
十年炒股经历并不算是经验
李国明是一名股龄近六年的老股民,他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消息灵通且资金压力较小,12年翻六番的华谊兄弟、14年的兰石重装、15年的信息发展都曾被他收入囊中,虽说大牛股买过不少,李国明却不能算是赢家,他说,“我炒股快六年,但也就牛市赚了些,从金额上看其实我是亏了。”
这可能与李国明六年来都坚持炒短线,早下车的方针有关,李国明的炒股习惯是不管这支股票目前涨幅有多大,只要赚足20%利率就考虑抛出。避免了被套牢的同时,也没赚着钱。
资深证券从业者表示,表面看来李国明股票交易次数很多,但实际上他没能积累多少交易经验,炒股者应该在学习中思考,而不是持续性地重复所谓“短线法”、“K线法”,就算是核心思路就是炒短线,也应该把握市场热点,顺应市场变化来选择股票。
耳朵上的财经供应商
十年前,股市小白入市第一件事总是购买相关书籍,了解股市规则,阅读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名人自传等。而在今天,更多人将目光转向了便捷的线上信息获取方式,通过搜索引擎寻求市场热点,又或者是寻找名师交流。
用百度搜索关键词“炒股秘籍”能得到2260000个相关结果,在这些“大师”们头头是道的论述文末,总是会带上一个QQ群号或是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吸引大家加群或者关注账号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在90后股民陈艺的眼里,网络上的炒股秘籍多数都只有口号,缺乏干货,比起阅读网络搜索到的资料,她更偏好于通过财经节目来学习股票知识,在家时她会观看一些有口碑的电视节目,而在上下班途中,她一般通过音频平台如蜻蜓FM来收听来自郎咸平、马红漫、张鸿等主播的观点。
“虽然我是经济学科出身的,但真正炒股还是从去年的牛市开始,一开始炒股心里总是没底,想找些‘干货’补一补,网上的内容太乱了我辨别不清楚,那些QQ群也没什么保障,我看蜻蜓FM上的财经节目的来源都比较权威,而且分类清楚,很适合我这种条理不清晰的初学者。”陈艺说。
蜻蜓FM=中小投资者炒股利器?
将干涩难啃的股评文章转换为便于理解的口头语言,是否会更便于股民洞悉股票市场?为了体会陈艺所言的权威和易用性,笔者特地下载了蜻蜓FM进行体验。
蜻蜓FM财经频道专为股市开设了“股票、牛市观察和股市作手”三个自频道,从子频道的专辑分配来看,各自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
“股票”频道偏重于介绍股票、股市知识和技巧,例如股票技术指标以及交易规则等;“牛市观察”则主要是股评类节目,股票点评大家在这里帮投资者理清投资脉络,看清未来趋势;
而在资本市场只有那些身经百战并最终获得成功的人才能称得上作手,比如乔治·索罗斯,“股市作手”频道就是那些在股票市场上身经百战,披荆斩棘的人开出的专辑。通过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为投资者在漆黑而危险的资本市场上点起一盏明灯。
陈艺表示,她每天在蜻蜓FM上的必听节目有两类,一是《股老师说市》《老马日日评》这类股票分析节目,第三则是较为宏观的《水皮杂谈》、《老杨股市交易秘籍》等节目。
不同于听音乐、脱口秀类节目,收听财经节目的股民更在乎节目是否对选股有实际作用,或是能提升自身对股市运作逻辑的理解,于是主播的独到见解就极为重要了。据了解,蜻蜓FM吸引了大批财经股市大咖的独家节目,其中有郎咸平担任嘉宾,长居财经频道收听排行榜榜首专辑《财经郎眼》,也有一线财经评论员马红漫主讲的《老马日日评》,诙谐幽默的《德林社》等。
据App专辑页公开显示,《财经郎眼》节目收听量均上百万,收听量最高的几期超三百万。这样的数据在股市分析领域可谓难得,受到股市长期波动的影响,股民的忠诚度极低,一旦主播有任何不符事实的言论,很可能粉丝就会粉转路人。因此,在某个平台上有如此多的用户锲而不舍的追随某一财经节目,足以证明他已在股民心中树立了完美形象。
公开资料显示,蜻蜓FM专注于移动互联场景中的音频服务,目前已拥有2亿用户,日活量为1000万。今年年初,蜻蜓FM对外宣布已完成D轮融资,估值为25亿人民币,此轮融资由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外界看来,从网络音频市场的拓荒者,到市场的领导者,再到如今逐步构建起PUGC的新生态,构建网络音频领域的财经主播矩阵,蜻蜓FM正在不断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了整个市场的进取与演化。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