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东西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可是当人们离开教室,投入到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后,读书便成了人们无暇顾及的事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纸书也许是人类进步的“电梯”,但是这个“电梯”最近却遇到了很多的发展问题,很多人有了智能手机和平板,就不需要购买电纸书了,电纸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那么,有了大屏智能手机电纸书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那么电纸书真的没有什么用吗?电纸书是如何出现、发展起来的呢?在兴起阶段,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体验呢?
电纸书的起源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久。索尼在1991年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阅读器,相当于Walkman的延伸。这是一个大约1公斤重的设备,采用了折叠造型,看上去相当厚重。它内置了3.5英寸屏幕,使用磁盘作为存储介质,随机附赠了包括百科全书、健康及翻译类的图书,大约包括10万页文字及3、2万张图片。
第一台电子阅读器
当然,硬件本身并不便宜,售价约550美元,而额外的磁盘每张在20至50美元之间。较高的价格导致这款设备仅在日本市场获得了小范围的成功。
真正的电子书时代于1998年开始,虽然仅有少数几个实际设备上市。当时,NuvoMedia获得了老牌书店Barnes & Noble,推出了Rocket eBook。这款电子书看上去像是平装书的延伸,尺寸并不算便携,拥有一块支持背光的单色屏幕,可存储最多16000页文字,电池寿命则为17至33小时。
至于内容,用户可以从Barnes & Noble网站下载,甚至还可以通过软件将HTML网页加载到设备上。
2004年,索尼在日本市场推出了搭载电子墨水屏的LIBRIe电子书,这种新型屏幕即便是在阳光下也清晰可见,成为未来电子书的标准配置。此后,索尼又开始在美国市场推出新型电子书,并推出了自家的在线图书商店及专有格式,但不幸的是上市日期不断延后,并未获得巨大成功。
第一代Kindle电子书阅读器
2007年,亚马逊也推出了第一代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随后其它品牌陆续推出同类产品。既保留了电子阅读的方便快捷,同时又可以拥有阅读纸质书籍的真实体验,“像看纸质书一样来看电子书”的电纸书的推出无疑重新定义了阅读。
明天,你现在还会用电纸书阅读吗?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1年开始,电纸书的销售量不断下滑,2012年后,厂商也陆续退出市场,且公开资料显示,汉王电纸书在2012年的销量仅为10万台左右,下降幅度极为明显。此后,虽然Kindle于2013年进入国内市场,可明显的销量也在逐年降低。
就在大家都在唱衰电纸书行业的时候,掌阅科技也在8月初推出第一款电纸书产品,有人说,“当你有一部大屏智能手机,其实你并不需要电纸书”,事实真的如此吗?
推荐经销商